第165章 五分安南

第165章 五分安南

「自然如此,自然如此。」黎皇小雞啄米似的點頭道。

「可是,朕,真還有一個顧慮。」黎皇道。「陛下請講。」高衡做了個手勢道。

「朕現在逃出來了,可是皇族還有很多人在鄭主的手上,他會不會惱羞成怒對皇族下手?」黎皇當然是非常擔心家族人員的安全的。

高衡笑道:「呵呵,陛下,不必擔心,恰恰相反,你在那裏,隨時會受到生命威脅,你出來了,皇族反而安全了,鄭主更不敢下手,一下手,不就更加激化了天下人的憤怒嗎?」

「啊,原來如此。」黎皇恍然大悟道。

接下來,雙方就各種細節進行了敲定,黎皇的心是徹底安定下來了,在升龍府的時候,雖然鄭主對他進行軟禁,但是終究是有忠於他的僕人將外界的消息帶回來,當他得知鄭主的大軍在興華軍這裏三番五次碰的頭破血流的時候,內心別提有多高興了,鄭主越慘他就越開心,恨不得自己能提三尺長劍,上陣殺敵。

現在,高衡給了他這個機會,鄭主決定立刻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調動天下忠於黎皇的勢力,發動對鄭主的反攻。

接下來數天,一個震驚的消息從諒山府飛也似的傳出,在升龍府神秘失蹤的黎皇竟然出現在諒山府,原來是興華軍救了他,現在黎皇號召天下兵馬勤王,共同討伐鄭主。

鄭主在升龍府大驚失色,打死他也想不到,黎皇竟然是被興華軍給救走了,他本身就是個大麻煩,現在是兩個大麻煩疊加在一起了。關鍵安南內部,先是有不少效忠於黎皇的勢力,再者是本來就跟鄭主不對付內部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反正現在有人舉大旗了,大家跟着干就是。

最騷的操作要數阮主,阮家本來就是黎皇舊臣,跟鄭主一樣,都是自立為王的諸侯,法理上本來就不足。黎皇發佈天下兵馬勤王詔令,阮主竟然表示響應,並且還自稱為臣,一副大義凜然為朝廷赴湯蹈火的樣子,簡直讓鄭主氣得吐血。

黎皇這麼一弄,鄭主手上剩下的這一群皇族就是燙手山芋了,他倒是想把這些皇族全部處死,可是現在黎皇在外面搞這麼大陣仗,自己一旦處死皇族,就等於落了口實,人家討伐自己更有理有據。可若是不殺,這麼多人放自己手上,扔又扔不掉,着實難受。

他現在恨不得給自己一個耳光,早知道一開始就把他們全部幹掉,哪還有這些事情,現在黎真宗出逃了,自己反而被動了。

本來,黎真宗勾結外國勢力,倒還能作為一個賣點,可是鄭主跟興華軍這點事,安南上下誰不知道,要不是他把僑民逼急了,哪來的興華軍。這就叫偷雞不成蝕把米,反對鄭主的勢力高興還來不及,黎皇跟興華軍聯合更是好事,鄭主想做文章都沒法做。

「殿下,殿下,剛剛接到急報,北方的莫氏,他們,他們。」升龍皇城內,宰相鄭威火急火燎進來,揮舞着手中的信件。鄭主正在無比煩躁的時候,見鄭威有些失態,心中一慌,說道:「怎麼了,莫氏他們怎麼了。」

鄭威遞上信件,「莫氏說要跟黎朝冰釋前嫌,共同舉兵討伐我們。」

噗,鄭主眼前一黑,一口鮮血噴出,仰面栽倒,自己的統治究竟是有多失敗,居然連莫朝都跳出來了,鄭威和太監宮女們手忙腳亂,一股腦湧上去,「殿下,殿下!」他們焦急呼喊道。

這時候鄭主可不能有事,世子太年輕,目前還撐不起場子,這節骨眼上鄭主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就全完了。鄭威可是鄭主的親戚,誰都知道,一旦黎朝反攻,他們這些人的下場都是誅九族,鄭威還沒活夠,可不想死。

緩了好半天,鄭主才悠悠轉醒,有氣無力道:「莫敬完,莫敬完,本王跟你不共戴天!」

鄭主被攙扶著坐在椅子上,有些頹然地問鄭威道:「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辦?」

鄭威腦子裏飛速旋轉,隨即回答道:「既然真宗已經不在升龍,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讓神宗複位?」

「唔?」鄭主的眼前一亮,對啊,自己手裏還有個老傢伙,當年就是他起兵廢了神宗,才讓真宗當上皇帝,但是神宗並沒死,也是被他給軟禁起來了,現在真宗走了,自己若是能讓神宗複位,不就等於把水給攪渾了嗎?至少,效忠黎皇的勢力就會一分為二,一部分效忠真宗,一部分效忠他老子。

這麼多天以來,鄭威的建議算是第一個好消息,鄭主道:「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三日之內,神宗複位。」鄭威躬身道:「遵命。」

「渾蛋!他們竟然把父皇給重新抬上去了。」這些天,不斷有消息匯總到諒山府來,鄭氏政權可謂是焦頭爛額,在地處偏遠的太原州、蒙恩州、還有中部的歸化路、三江路、平原州等地都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起義,黎朝皇室的佈局被全部利用了起來,興華軍派人拿着黎真宗的手諭,前往各地秘密據點通知黎皇的人起事。

他們將藏匿的皇家財產全部拿出來招兵買馬,不一會各地就聚集了數萬人馬,其中以蒙恩州和太原州的人馬最多,兩州本來就相鄰,兩支隊伍合併成一支,兵力居然有一萬五千人。當然,他們的武器裝備很差,基本上就是靠搶奪當地府庫和四鎮兵軍營獲得武器,大部分人無甲,僅有腰刀和長矛,少量部隊裝備了弓箭還有質量很一般的火銃。

不過這些地方的四鎮兵都不戰而降或者逃走,所以他們並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不僅如此,莫朝對鄭主宣戰,陳兵兩萬在邊界上,隨時準備出發攻擊鄭主。

其他地方也有數百到數千不等的大小勢力活動,鄭主的兵馬疲於奔命,按下葫蘆浮起瓢,根本就應對不過來。

不過,鄭主這一手倒是玩得漂亮,黎皇的人馬很快分成了兩部分,邊遠地區支持黎真宗,覺得少年天子有希望,神宗太軟弱,要不然也不會被廢。中心地區支持神宗,畢竟距離神宗較近,當地有不少舊官僚認識神宗,覺得他才是正統。

所以大家各自為戰,鄭軍倒是可以各個擊破。

「軍師,三打一,這麼看鄭主挺不了多久啊,跟我們當時設想的二打二可不一樣。」軍部之中,高衡敲了敲桌子,局勢的發展太快了,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並且誰知道阮主竟然搞出了稱臣的騷操作,這麼一來本來預想的阮主和鄭主聯合就成了泡影,三打一的話,一旦鄭主完了,三家分晉,每一家的實力都大幅度增強,局勢就不太好把控了。

成子龍笑道:「呵呵,將軍莫要擔心。」

「哦?軍師有何見解?」高衡追問道。

「簡單,現在阮主稱臣未必不是好事,一方面阮主本來跟我們交好,另一方面迫於形勢不得不效忠黎皇,那麼我們可以打好黎皇這張牌,你不是效忠黎皇嗎,那我們就要錢要人,阮主所在的安南南部,僑民雖然沒有鄭主地盤上的多,但是兩三萬人還是有的,我們全部拿過來,又能增強實力,同時再多要些錢糧,就以黎皇的名義要,他不敢不給。等要的差不多了,我們再讓黎皇不承認阮主稱臣,把他逼向鄭主一邊即可。」成子龍頗有信心道。

他在在地圖前,指了指安南對高衡道:「將軍,沒什麼好擔心的,他們都是棋子,我們才是棋手,在安南這個棋盤上,我們想怎麼下就怎麼下,誰的實力強了,我們就打壓一下,誰的實力弱了,我們就扶持一下,盡在掌握之中。現在可以三打一,先讓鄭主吐出一半的地盤再說。」

他畫了一個圈,「這裏,這裏,這裏,要收歸我們旗下。」

高衡定睛一看,成子龍指的是靠海的海東路、中間的諒江路和距離他們不遠的宣化州。

他瞬間明白了成子龍的意思,如果讓黎真宗在升龍府複位,那麼黎朝就會重新建立,但在這之前,他們要拿到上述幾個地盤,將諒山府控制區擴大數倍,並且獲得優良出海口,等於是在安南北部建立了一個不弱於莫朝的國中之國。並且只跟黎朝接壤,跟其他任何一股勢力都不搭邊。

如果從地圖上看,南部是阮主,最北部是莫朝,中間的紅河平原以紅河為界被一分為二,西邊歸黎朝,東邊都歸興華軍。而鄭主最後的歸宿就是被壓縮到安南西北部。若能形成這種局面,安南就被一分為五,除了興華軍兵力強盛一家獨大之外,剩餘四家實力差不多,並且跟興華軍不在一個檔次上,興華軍想怎麼操盤就怎麼操盤。

成子龍又道:「不僅如此,黎朝不是聽命於我們嗎?其實將軍當着黎皇的面不好說,我們私下說說也沒事,他不過是從鄭主的傀儡變成了我們興華軍的傀儡罷了,那麼我們可以徵召一些民夫和僕從軍幫我們幹活,安南人,利用好了倒是個巨大的資源。」

高衡有些興奮地搓了搓手,「就這麼干,我決定,調集兩個步兵旅、一個炮兵旅又一個騎兵營,總計一萬兵力,參加攻擊升龍的戰事。」

成子龍道:「該當如此,此戰一錘定音,安南再無後患。」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雞陵城外,山呼海嘯一般的聲音傳來,從太原州和蒙恩州等地出發的勤王軍聚集雞陵,雞陵守軍見到黎皇大纛,早就望風而降。

城內的居民倒是不管誰當家做主,但是鄭主帶給他們的日子他們是受夠了,而且地處前線,天天提心弔膽過日子,生怕興華軍打過來,現在好了,黎皇來了,他們指望着黎皇能比鄭主好點,至少給他們個安生日子過。當然了,不喊萬歲肯定是不行的,因為一萬多效忠黎皇的軍隊正在城外列隊呢。

這是黎真宗收復的第一個城池,雖然只是個小縣城,也不是通過武力收復,而是直接投降,但是不管怎麼樣,這是他這個少年天子的第一件武功,看見城外一萬多人的保皇軍,黎真宗激動得淚流滿面,他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講,發誓要帶着軍隊殺回升龍府。

「陛下,興華軍到了。」一名武將上前對黎皇道。

黎真宗回頭,只見身後的平原上,旌旗招展、遮天蔽日,上千騎兵縱馬飛奔,帶出大片煙塵,還有大量步兵排著整齊的行軍隊形,宛如一條長龍一般朝着他們這邊過來,鎧甲在陽光下反射著駭人的光芒,手中的兵器更是散發着殺氣,大軍殺氣騰騰來到城下,當場就震懾了全部的安南人,萬歲的聲音頓時消散,眾人驚訝地望着鐵甲大軍。

雞陵的百姓有些恍惚,他們知道興華軍厲害,可是沒想到竟然這麼厲害,鄭主跟這樣的對手打,跟找死有什麼區別。

為了升龍一戰,高衡也算是下血本了,老兵盡出,這一萬人全部由參與過戰爭的老兵構成,可謂是精銳異常。

高衡親自領兵,剩下帶隊的大將是宋志、王奇、阿木和吳榮,幾人也算是興華軍的老將了,戰場經驗豐富,有他們領兵,高衡放心。此戰是興華軍主動出擊鄭氏朝廷的最大規模戰役,高衡給他們的命令是務必打好。

黎真宗上前迎接道:「高將軍和諸位將軍辛苦了。」

高衡抱拳道:「陛下,兵貴神速,既然雞陵已然投降,我們應當繼續進兵才是,補給的事情您放心,出發前,將軍已經在軍部安排完畢,包括您的一萬多人在內,補給由我們全部供給,等到升龍府收復了,再談後事。」

黎真宗點頭道:「請放心,收復升龍府之後,朕答應的東西決不食言。」

兩軍匯合,向升龍府進發,一路上州縣望風而降,保皇軍風頭無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烈火南明二十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烈火南明二十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5章 五分安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