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李想的創業原理

第三十九章 李想的創業原理

李想語錄:

1.在高速上保持預見性,把自己變成導演。

2.年輕人創業和發展7個要點是方向、目標、意願、方法、毅力、成果、自我觀察。

3.很多人不成功是因為總是不停地更換目標。用換目標來躲避沒有達成目標的責任,這會形成習慣。

4.我把觀察自己變成了本能。儘管我有時候還是沉浸到處理事務的具體細節中,但是我大部分時間都能夠跳出來看待事情。

5.我是一個穩中求快,然後圍繞着目標不斷追求的人,就跟我開車一樣,我開車很穩,但是很快。

李想簡介:

身價過億的「高中生」李想1981年生,河北石家莊人,泡泡網CEO,最初幾千元的進賬到一億以上身價,時間不過短短四年。泡泡網是第三大中文IT專業網站。2005年營收近2千萬,利潤1千萬。取20倍的市盈率,市場價值2億。創始人李想一股獨大,身價在1億以上。這一年,李想24歲,創業6年。

李想1998年前,給《電腦報》、《計算機世界》等報刊撰寫稿件;1998年起,開始做個人網站;1999年,高中畢業,沒有參加高考;2000年,註冊泡泡網並開始運營;2001年下半年,從石家莊來到北京,開始「正式的商業運作」;2005年,從IT產品向汽車業擴張,創建汽車之家網站;2006年5月,被評為「中國十大創業新銳」。

★第一節:做自已想做的

李開復說:為了成為最好的自已,最重要的是發展自已所有的潛力,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做自已沒有興趣的事情只地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無成。即便你靠着資源或才華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絕對沒有釋放出所有的潛力。他認為:每個都應了解自已的興趣、激情和能力,並在自已熱愛的領域裏充分發揮自已的能力。

興趣是尋求自身發展的良師益友。

李想說:「我可能只是比我的同齡人更早地找到了一個可以讓自己全力以赴的目標,一個真正自己想做的事情。」

李想12歲正讀初中,第一次接觸到了電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上高中的時候謊稱為了學習,要求父母給他買了一台電腦。玩了幾個月遊戲后失去興趣,每天習慣拆裝電腦。後來就成了配電腦的熟手,每台電腦提成一兩百元;熟悉了這些技術后開始給一些IT類雜誌社投稿,並把文章放到自已網站上。隨着個人網站影響力增大,開始有廣告商找他,高三的時候李想就掙得了十幾萬的廣告費,為了網站的發展最後放棄了高考。在2000年的時候李想所註冊的泡泡網就開始運營了,到2006年的時候李想身價已近兩億了。

做自已想做的事情,不但是李想這樣說和做,早在1977年,因為對軟件的熱愛,比爾.蓋茨放棄了數學專業。如果他留在哈佛繼續讀數學,並成為數學教授,你能想像他的潛力將被壓抑到什麼程度嗎?2002年,比爾.蓋茨在領導微軟25年後,卻又毅然把首席執行官的工作交給了鮑爾默,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投身於他最喜愛的工作——擔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專註於軟件的創新。雖然比爾.蓋茨曾是一個出色的首席執行官,但當他改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后,他對公司的技術方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樂了,這也鼓舞了所有員工的士氣。比爾.蓋茨曾說:「每天清晨當你醒來的時候,都會為技術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發展和改進而激動不已。」從這句話中,我們可看出他對軟件技術的興趣和激情。

成功跟幸福一樣,就是可以做自已想做的事情,過自已想過的生活。按照自已的意願辦事。

李想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不同於很多同齡人,同時他也有很多其他同齡人所不具備的內在。他的成長背景和對電腦的執著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李想,他能看到別的網站做不到的東西,因此他試圖去改變,結果他成功了。

李想說:「創業不一定是創辦企業。把自己的愛好和優勢和夢想結合起來,去創造最大的價值,成為精英,不一定只有創業一條路。」

一個在英國求學的年輕人看到關於李想的電視節目訪談后,就馬上收拾東西,回國準備創業。當李想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感覺驚訝有餘的同時也很內疚。李想就千方百計要和他見面,目的就是想好好勸勸他,讓他考慮清楚了。然後,要做的就是讓他放棄創業。因為他不懂技術、不懂運營、不懂市場、不懂管理,也沒有團隊。李想建議他從自己的愛好出發,鑒於他喜歡汽車,因此可以選擇去上海某汽車公司的北京4S店,做市場或者銷售,他有留學英國的經歷,恰巧該國內汽車廠商用的技術和設計人員都是英國人,如果他可以做這個品牌4S店的銷售或者市場,可以比其他任何人更好地與英國人溝通,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並結合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得以提升,比如從4S店到廠商,從廠商基層到經理,從經理到總監……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就是李想告訴那個英國人的創業規律: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不應該盲目跟風,創業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並非是單一的。

李想認為優秀的創業者最主要的是,首先,做的都是自己最愛的事情,這也是他早出晚歸,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甚至超過15個小時,不覺得乏味,反覺得是一種享受;其次都是內心充滿激情但又非常理性的人,追求結果的同時享受過程,而不是單純的享受過程;另外要始終關注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並且是產品和服務最好的質檢員和改進者。做的是什麼行業,就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行業,更要關注的是自己的客戶和產品;要敢於衝破傳統,獨樹一幟,標新立異,不墨守陳規。

北京思智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劉昊原說:「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要去做,因為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目標都是屬於個人的,只有自已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制定合適的目標,主動提升自己,並在提升過程中客觀地衡量進度,這樣才能獲得成功,才能成為更好的你自己。李想的成功讓我們更加清楚堅定自己要走的路,根據興趣,用自信和智慧給自己定個階段性目標,堅持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熱情熱衷於一件事情,努力不懈地追求,成功就之際就不遠了。

★第二節:學會妥協

有人說,理性的妥協是消除「應激反應」、適應社會環境的一種健康的心態,更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種良好的合作行為,就像在兩個不同的數字之間去尋找一個公約數。不同環境的人文化背景不同,考慮問題的方式不同;不同心胸的人看問題,待人處事也千差萬別。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現象,我們不能要求完全和諧一致,不能排除一些不同的聲音,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的嚴介和說:「點上的和諧,崇尚相對平均,這有益於維繫社會穩定;面上的和諧,講究相對不平均,這有益於推動社會進步;意識形態領域的和諧,是深層次的妥協,明明白白地妥協是高尚,坦坦蕩蕩地妥協是英雄。」

企業家要學會妥協。有些人認為妥協是軟骨頭,其實,妥協是個人發展、任何人相互融合的基礎,妥協經濟將成為企業市場交往的主流形式。

李想對此更是深有感觸。

李想參加《創業故事》欄目的時候講到2003年的時候,註冊公司以後人數增至20個人左右,運營模式還按原來的樣子,因為從來沒有給別人打過工,不知道做員工的感受,也沒有管理經驗,壓根兒也不去想管理,而且整個團隊也沒有什麼人學過管理,耳朵裏面也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和員工有了衝突就把自己的想法當成員工的想法強制壓下去,礙於面子,根本沒有給大家一點妥協的餘地。李想覺得只要大家做得開心,踏踏實實把這個事情做好是應該的,忽視了管理,結果一天下午一半多的人集體辭職了,第二天,只能讓剩下的人去大學里招聘,找來年輕人一個一個去培養,之後就去買來十幾本管理書籍看,向別人學習,公司才慢慢進入一個比較健康的發展過程。

後來公司發展到100多人的時候又會出現問題了,又是稀里嘩啦走了20多個人,客戶還打電話說,就剩你們團隊三四個人了,聽說人都走光了。李想說不是那麼回事,但是很多時候真的是感覺就像是靠犯錯誤買教訓,心裏其實也很難過,感覺非常對不起那些離開的員工。反思一下發現自己管來管去都是管事情,沒有管人。沒辦法仍然去學,向有經驗的人去請教,後來公司設立了福利、三險一金、商業保險、員工過生日各種各樣的活動全都有了,雖然成本花了很多,但是企業可以發展得更健康了。

當然,李想說那時是考慮一些妥協的,但當時可能問題比較激化,因為很多人跑到最大的競爭對手那裏,就很難往下繼續妥協了。如果這件事情放到現在,肯定會做一些妥協,讓大家坐下來好好談談。

這個問題其實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來,不要說一個公司,就是一家人也有磕磕碰碰的時候,只要不違返原則問題,其時雙方都應該退讓一步,作出妥協;特別是作為一領導更應該拿出來領導人的風度,不能和員工斤斤計較,更主要的是不能為了面子而不妥協影響了公司的發展。另外,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各式各樣的對手,欺詐、違規是常情,不能太較真,當對手實力超出自己許多時,要學會妥協,公平只存在於同等力量的人之間。

事情過後雙方再各自回憶的時候會覺得當時的過激,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了。李想的泡泡網本身就有一種工作氣氛,一開始是做個人網站,所以什麼樣的角色李想都親自扮演過,技術、美工等,親歷了這麼多不同的角色,李想對這方面更熟練了,有了這些複雜的經歷,促使李想更快地步入正軌。最開始幾個人在做的時候大家都做得很愉快,每天工作14、15個小時都不覺得累,因為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後來那些走掉的人大多沒有繼續回來上班,有的是自己創業,但是當他們自己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就自然明白了當時為什麼李想也會那麼「專權」。

創業是艱難的事情,這期間要有團隊,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要互相包容,不能一味地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我們說要建設一個和諧社會,就是要大家都其樂融融的,讓每個人都開心,讓每個人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量。

妥協並不是要我們放棄任何爭取正當利益的機會,妥協重在一個協字,就是要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首先要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評價,知道自己的定位如何,做一個自我的調整,不論是心態方面還是能力方面,有了這個客觀的認識之後再去看別人。理性的妥協就要讓強勢的人適當降低自己的控制欲和期望值,不要讓自己始終處於鶴立雞群,曲高和寡的境地。當然,理性的妥協並不代表任人擺弄,逆來順受,沒有自己的主見,無論怎樣都要有自己的原則,有個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不儘是委曲求全。在一些大問題上,原則性的問題上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在一些無法忍受的惡習上,就沒法遷就和讓步。

公共場所,四五十個人擠在一個公交里,難免會擁擠,司機剎車或者減速的時候前擁后擠,甚至踩腳的事情頻繁發生,但是很多人都能容忍,如果人人為這一腳大吵大鬧,我想公交車不會運營至今。

現在的李想學會了妥協,更多的是他明白妥協並不是放任自流,反而他對員工的要求更加的嚴厲了,當主持人問道工作中會不會拉下臉來,因為拉下臉是很多人很難做到的。

李想卻說,不需要拉下臉來,這種氛圍已經在我們那裏存在了,如果和一個員工平常的時候玩的很好甚至一起踢球、吃飯,但可能因為工作沒有完成就回家了,我會讓他的領導把他叫回來做完了回家。從我們這種氛圍裏面,他不會恨這個領導,或者恨我,後來他自己跟我們講,最後他也掌握高效率的能力,原來做東西很細,現在做的又很高效,細緻和高效並不衝突,我們嚴厲其實是幫助他進行了很大的提升。

李想成熟了。李想說跟自己下屬和同事在一起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朋友,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就必須很嚴厲的和員工一起面對這個問題,如果不很嚴厲的面對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害他和害員工。

如今李想泡泡網已經擁有數百多名員工,相信他在妥協的概念裏帶領團隊越走越遠。

★第三節:果斷的執行力

中國有句老話兒:說得好不如幹得好。

很多公司不缺戰略,但為什麼有的公司毀掉了呢,如施樂公司。很多管理學家感覺到一個公司的戰略到流程之間有一個必須要落實的,就是執行力。

初入商場的李想同樣認識到了執行力的重要性。

李想帶團隊一開始做網站時,發現所有汽車網站周六周日都是不更新的,員工也是不上班的;但汽車用戶即消費者周六周日都是要到網站看相關信息的,為了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信息,李想決定團隊周六周日都上班。如此計算一下,一年比別人多干三個多月時間,對於加班問題,李想覺得企業性質不同,因為他們做的是一個紅海,大家拼的就是執行力。

李想說,如果一個事情比別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別人200%的回報。做事要認真。李想每天都在這樣要求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他自己就是這個方式的受益者。比如同去參加一個新品展示,李想就要求泡泡網的文章要比別的媒體先出來,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鐘。我們不得不再次提及定律,因為沒有其他的內容能夠表述李想這位高人。

最開始時,所有汽車類網站出去參加汽車類評測都是兩到三天甚至一周后才出結果,而李想要求無論多晚,當天要把汽車評測做出來。後來正是基於他們的積極和做事方式,他們改變了整個行業的氛圍,所有汽車類網站再出去參加測試,最晚都在24小時之內做出評測。這是一個不可低估的商家,用自己的行動能改變整個行業的氣氛。

執行是一個從上而下的任務傳遞和完成的過程,也是執行能力的一個學習、模仿和傳遞過程領導在一個團隊中是領頭的大燕,團隊的習慣、作風、工作方向都和團隊領導的工作作風密切相關。人在做事,天在看。領導做事,員工在學習,因此領導要以身作則,從細節做起。只有自己做好了,員工們才能「服」。「服」在中國非常的重要,當一個人服了,不僅幹事拚命,更重要的願意跟隨你。可見,領導以身作則是團隊擁有執行力關鍵。

他的員工評價他:「在同齡人當中,他是很有領導力的一個人。」

李想的風格是,「在高速上保持預見性,把自己變成導演。」除了互聯網,車是李想的最愛。他的車開得極猛。李想開車開得很猛,但是很穩,這就是難得的地方。操之過急是絕對要避免的,無論如何都要穩妥做事。

李想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很寬鬆,兒時在鄉間長大,中學時跟奶奶住在一起,很少被父母留在身邊,有一個夠大的空間,自由成長。李想不覺得自己是個商人,自小在農村長大,自稱「像農民般正直」,李想說父母給予他很多獨立思考的機會,基本上沒受過什麼束縛。

李想不贊成年輕人剛畢業就創業,他認為他們還是應該在公司里踏踏實實幹五六年,雖然是打工,實際上是公司在給自己「繳」學費,這樣就可以在不同的平台通過積累經驗,這是任何老闆剝奪不走的,只有積累這種經驗,這個人的創業能力才更高,才更有把握。

李想告誡初創業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盲目去模仿和抄襲大公司的做法。李想講過一個大象和兔子的故事:大象和駱駝3天不吃也沒事,但是新創業的公司像小兔子一樣,每一步都要跑得快,要到處找食。本來就是個兔子,卻以為自己是個大象,用大象的心態做事,在狼面前慢慢踱步,最後就會被狼吃掉。創業意味着你要有創業的做事方式。

作為創業者首先一定要有激情和理念,這樣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在最困難的時候,在所有人絕望的時候,你要感染所有人;其次就是要專註,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應該抓准一個點把它做深、做透。這樣才能積累所有的資源;再則,執行力是關鍵。創業者做事情着眼點要低,要現實。李想曾經說過他見過很多人誇誇其談,估計他們創業,至少第一次肯定都不會成功,因為他覺得真正的創業者要少說多做,要把自己美妙的想法努力轉化成結果。還有就是創業者還要有一種胸懷,謙虛、開放學習的心態,才能與時俱進。

李想從小就是一個行動力極強的人,一旦想到什麼東西就會馬上去做。如看到電視里介紹某本書不錯,一小時以後他就已經把那本書買到手了;像他原來做個人網站的時候,不懂技術,就看着雜誌跟着做,一步一步把個人網站做起來。

生活中聰明的人很多,但是能堅持下來的人卻很少。做事情貴在能夠持之以恆,有魄力,而且一旦思考成熟,就立即着手去做,而不是畏首畏尾。不要瞻前顧後,否則將失去一次良好的機會。如果決定了要干一件事,那麼就將過去的一切都統統拋開,果斷地邁出新的第一步。

當然作為一名創業者,做事更要堅決果斷,這是創業者最為重要的內在素質。無論是說話、辦事、決策都乾脆、利落,決不猶豫不決,不拖泥帶水,不朝令夕改。這是一個管理者才能、魄力最直觀的表現,對維護自身形象具有尤為重要的作用。

李想說作為一個領導人要學會克制自已,原來的時候他很衝動,甚至還會摔東西,但現在不會了,因為經常調整自己,要生氣的時候,會先跳出來看一眼自己,這可能就需要5到10秒鐘的時間,其實100%會發現你生氣對自己實現目標並沒有幫助,那就不生氣,而是選擇一個對我目標有幫助的方法。

在摔了一個又一個跟頭后,李想真的成熟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老闆沉思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國老闆沉思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李想的創業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