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1章 豐富多彩

第2821章 豐富多彩

第2821章豐富多彩

在不久的將來,考慮到紫明樓品牌的業務局限性過於突出,為了避免產生格子裙俱樂部是附屬於紫明樓的錯覺,同時也避免「俱樂部」這個辭彙的濫用。商業部門和俱樂部諸君決定統一採用「劇團東門」的名義發展連鎖偶像劇場,宣傳上與原本的紫明樓娛樂和格子裙俱樂部完全脫離,只在資本和管理層面的互通。

雖然名稱換了幾次,但是這次合流給本時空的偶像演藝事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就像古羅馬城市必然有劇場和斗獸場一樣,本時空的大城市通常都能找到紫明樓和劇團東門的分團,把澳宋迥然不同的流行文化和生活趣味帶向全球。不過,由於俱樂部名稱正好和俱樂部中東門吹雨元老的姓氏一致,以至於很多局外人以為俱樂部乃是東門元老的私人產業。這一誤會給格子裙諸君帶來了不少的困擾和分歧。

越過旁人看起來光怪陸離的東門劇場,與之比鄰的是文藝部門最初的拳頭單位,土的不能再土的「霹靂堂木偶劇院」。儘管採用和中央實驗劇院相同的紅磚桁架結構,但其有着更為傳統的木挑檐和門窗,而相對較小的體量也看起來更加親民。劇場前面有一個小廣場,從這裏通向銷售窗口的台階上總是圍着不少孩子和半大小子。

相比於比較正式的實驗劇院和過於小眾的格子裙俱樂部,霹靂堂木偶戲是目前受眾最廣泛,演出場次最密集的演出形態。說是「臨高木偶劇」,實則是以舊時空台灣布袋戲為主體的糅合該進版。自然布袋戲中的許多著名劇目也被毫不客氣的在另一個時空被冠以元老之名「原創」了出來。

這裏作為臨高木偶劇團的大本營,不但基本上每天都有四場以上的演出,在宣傳部門的指導下,不斷嘗試推出新的劇目。

走過的兩位妹紙沒有特別注意到小廣場旁邊樹立着的告示牌內容,在它上面的宣傳畫中,一位漁家打扮的妹子,一臉堅毅的站在礁石上冒着風雨高舉一盞防風燈籠。這其實是帝國戲劇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刻,因為繼《考驗》和《樂土》之後,在未來長演不衰的十二本經典著作中的第三部《燈塔》將要第一次在木偶劇場上演了。

《燈塔》的推出作為澳宋宣傳機構啟動的一次大規模宣傳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味着元老院對朱明態度的徹底變化。在本劇中,第一次選擇女性作為主要描寫對象和中心人物,也完全顛覆了傳統戲劇和文學描寫中女性或賢妻良母或花前月下的形象,被認為是婦女解放運動的一次里程碑。實際上,杜雯不但是該戲的積極倡導和推廣者,本身就是其編劇之一。

與在未來將被送進博物館的《燈塔》初代廣告牌隔路相對的,則是正在建設中的出口轉內銷的「完壁書坊「。之所以能夠拿下這塊比鄰中央實驗劇場的黃金地段,而不是在隔壁的光明大道與「商務印書館」為鄰,是由於在臨高的完壁書坊定位於所謂的文化書店。書店內設計了一個小型的演出中庭,為戲曲和曲藝提供了所需的空間,其銷售的書籍也比較強調所謂的文藝范。在外觀上,完壁書坊基本採行了其杭州店的設計思路,成為這一地段少見的傳統風格建築。

走過霹靂堂的妹子們已經看到了一條和東門大道平行的寬闊道路,這就是未來繁華程度一點不遜色的光明大道。很多人以為這條大道的名字是為了歌頌帝國的偉光正,可其實這個名字來自於妹子們目前正走過的建築,本時空的第一家電影院:大光明電影院。

由於「澳洲影戲」的大名在元老院登陸不久就流傳了開去,這裏目前已經成了外來人員來臨高的必去之處。雖說實驗劇場也間斷性播放電影,但是過於「文藝」的格調嚇退了不少老百姓。普通人更願意去更加平易近人的「電影院」。

電影院位於光明大道和百匯街交口,從外觀上並無太多驚人之處,依然是青磚桁架結構的建築風格,不過在其頂部多了一個高起的塔型鐘樓,安裝了「太白計時器廠」生產的最新款大鐘。但曾經去過的扎赫拉妹紙知道,其精髓是要走到裏面去才能一探究竟的。

電影院裏的主放映廳為穹隆式建築,客席人數為三百個。配有樂池。除了放映電影之外,也支持舞台演出。銀幕這一產品目前尚未能生產出來,使用的代用品。效果略遜,但是在本時空,僅僅是投影到白布上的效果也足以驚人了。播放「電影」的時候黑乎乎的房子裏忽然一亮,隨着一身汽笛的呼嘯聲,牆壁上出來一輛火車,噴著白氣就朝着人們奔去……

只是如此,很多隻見過「拉澳片」的外來客人常常被嚇得奪門而出,回過神來返回電影院后又無不驚嘆於「電影」的逼真效果,着實是開了個大大的澳葷。

不過,受限於器材因素,放映的電影主要還是從舊時空帶來的電影膠片。隨着化學顯影藥劑產量的不斷提升,宣傳部們已經將這一藝術形式放到了未來發展計劃的顯要位置。不過,目前正在服務大眾的,還只有這一家。

澳洲電影院所在的光明大道和百匯路口,在以後也是個有名的地標。出於產業升級和爭奪輿論話語權的目的,經過元老院的批准,原先不定期出版的船頭紙即將升級為本時空第一份金融貿易類專業報紙《臨高商報》。商業部為其主辦單位,宣傳部門負責統一指導管理。以此為標誌,原本丁丁的宣傳部門對媒體的徹底壟斷被正式打破。

在以後的十幾年內,繼《臨高商報》之後,陸續有《南洋快訊》、《金融時報》、《故事會》、《知音》、《天水生活周刊》、《知識就是力量》等眾多報刊雜誌在此創立並落戶,把光明大道變成了新時空的艦隊街。最後,就連原本意見很大的《臨高時報》也把編輯部搬到了這裏。由於幾座報社的大樓圍出了一小片空地,市政部門為其增加了綠化和座椅,以及澳宋報業第一人丁丁元老的雕像,將其建設了一個不大的公共廣場。這裏也被稱作「時報廣場」或者「丁丁廣場」。

現在時報廣場還沒有出現,但在大光明電影院的斜對角,正對未來的商報大樓,剛剛掛牌的「四季酒店」已經在熠熠生輝了。這個有着舊時空高大上名字的新式酒店,其實就是原本商業部下屬的商館。由於東門市已經日漸繁華,再把以粗野不講衛生出名的外來海員和一般客商放在這裏已經不合時宜。故而由商務部牽頭,外事部和港務公司配合,擴充改建了博鋪地區原有的針對海員的服務設施,作為新的商館經營。

原有商館則進行了改擴建,其住宿部分的外觀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對內部房間進行了改造,特別是為每一間都新增了獨立的衛浴設施。同時,將原有的元老外事接待區開闢為大堂,增加一些酒吧、洗衣房之類針對住店客人的服務設施,使其成為了本時空新式高檔酒店,為元老和高端客戶提供服務。這一改變也有和龍豪灣旅館競爭的意圖在內。畢竟在奢華享受這方面,「澳洲式」還是要充當標桿的。

而原來商館最知名的附屬餐飲部分,也就是原來所說的商館酒店,則獲得了「杏花樓」的獨立品牌。其暫時作為酒店附屬產業繼續經營,未來計劃獨立經營,並允許開設連鎖店。新獲得獨立品牌的商館酒店倒是幹勁十足,除了原本的建築照舊,更沿着光明大街建設了一棟全新的三層建築。不光有大幅的玻璃窗和全新的裝修,在其樓頂更建設了露天平台,在這裏看着繁華的百匯路,就著啤酒吃燒烤成了一部分本地歸化民的最愛。

與新的杏花樓飯店正面相對的,就是正在過馬路的妹子們即將抵達的目的地:牡丹樓東門總店。

正在過馬路的兩個妹紙與其說是按圖索驥,不如說是被竄進鼻子裏面的香味吸引過去的。即便站在百匯街的另一邊,也能聞到空氣中傳來的奇異食物氣息。那是一種難以名狀的體驗,咋聞起來起來有些油煙嗆人,可卻有着某種博撩人心的力量,讓人產生一種奇特的飢餓感。香味一陣一陣的襲來,惹得兩位妹子不禁加快了腳步。

眼前正對的是一棟上下三層的典型澳洲式桁架建築,比較特別的是採取了一層青磚一層紅磚的混搭方式。在建築物的頂端,樹立着一個幾乎有一層樓高的金色標誌。標誌的形狀是兩個並列的中式牌樓,可兩個妹紙怎麼看怎麼像有些變形的英文字母「M」。在牌樓標誌的旁邊,並排著」牡丹樓」三個宋體大字,讓妹紙們確認自己到達了目的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臨高啟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臨高啟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21章 豐富多彩

%